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俄國電力欲解中國燃煤之急

日期:2025-08-16 04:42
瀏覽次數:2878
摘要:

 

一邊是大量過剩的電力供給,一邊是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在新的一年裡,電力合作將使中俄能源麵對的不同煩惱找到雙方滿意的解決方式。有關專家指出,基於電力係統理論上具有同時性、統一性和廣域性的特點,包括跨國輸電和跨國聯網在內的電網互聯將在21世紀得到更快的發展,從而形成跨國或跨地區的電力市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市場開放已成趨勢,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走出**,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能源合作 空間廣闊

我國是當前世界上能源消耗增長*快的國家之一,但供應總量相對不足。我國的能源資源是以煤為主的國家,2005年煤炭消費量達約22億噸,其中發電用煤約12億噸。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發展與資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特彆是能源資源短缺以及能源生產和消耗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是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和長期麵對的挑戰。

 記者了解到,國家電網公司正從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全球資源配置的高度謀劃電網發展,積極開展跨國能源資源合作。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認為,在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能源瓶頸製約逐漸明顯,必須樹立全球配置資源的戰略思維,積極開發利用境外資源。而且我國與周邊國家政治經貿關係發展良好,一些國家能源資源豐富,具有地緣優勢,有利於實現高效開發能源資源向我國輸電的目標。

 在去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北京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國家主席胡**與普京總統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並簽署了15個合作文件。事實上,雙方所簽署的15個合作文件中,有四個是關於能源領域的合作文件:《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係統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開展從俄羅斯向中國供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協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關於在中國、俄羅斯成立合資企業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則協議》等。

 電力,繼石油、天然氣之後成為中俄能源合作的又一"關鍵詞"。

 中國和俄羅斯在經濟、社會發展等諸多方麵都具有極大的互補性。俄羅斯總麵積1710萬平方公裡,人口為1.455億,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是世界上麵積*大的國家。煤、天然氣、石油、泥炭、鐵、磷灰石、鉀、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等礦藏儲量位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豐富。俄羅斯電力係統是歐洲*大、世界第四大的電力係統。截至2004年底,俄羅斯電力總裝機2.167億千瓦,其中火電占68.5%,核電占10.5%,水電占21%,輸電線路總長為2583662公裡,大部分聯合電網的骨乾網架是采用220~500千伏電壓等級。2003年總發電量為9161億千瓦時。

 中國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許多領域,如機電、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通訊、建材等產品都具備了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隨著*近幾年俄羅斯經濟的複蘇,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大量物美廉價的中國產品為俄羅斯經濟的加速轉型提供了相應的支撐。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對俄羅斯的能源尤其是電力需求呈逐年遞增之勢。

跨國輸電優勢互補

 從2004年開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積極建設特高壓電網,在更大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從國家能源平衡和戰略**角度考慮,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實現我國對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質優價廉能源的經濟開發和利用。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總經理算了一筆賬:我國武漢現行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33元,如果從哈薩克斯坦通過特高壓線路向我國華中地區送電,除去建設特高壓電網投資和各項費用,倒算至哈薩克斯坦的上等煤礦基地,允許當地上網電價為0.22元,比實際上網電價高出4至5分錢,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事實上,中俄跨國輸電已有初步基礎,1992年中俄回220千伏輸電線路布拉戈維申斯克至黑河投入運行。2005年,黑龍江通過這一線路從俄方購電1.3億千瓦時。而中俄跨國能源合作真正拉開大幕是在2004年。

 2005年7月1日,在胡**主席和普京總統的見證下,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總經理與俄羅斯統一電力係統股份公司丘拜斯董事長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這是新中國電力發展史上次由兩國國家元見證簽訂的對外合作協議。隨後,雙方就送電方式、送電規模、定價原則、進度安排等一係列重要問題達成一致。2006年3月21日,在兩國元的再一次見證下,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總經理與俄羅斯統一電力係統股份公司丘拜斯董事長簽署了《關於**開展從俄羅斯向中國供電可行性研究的協議》。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電力將保持較快發展水平,中國具有較大的電力市場和較大的發展空間。而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具有豐富的水力、煤炭等資源。充分發揮中國的電力市場和俄羅斯的資源以及兩國的地緣優勢,開展互惠、互信、互利的合作,實現兩國資源的優化配置,無疑是雙方有遠見的選擇,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俄羅斯年發電量達1萬億度以上,其中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電力出現大量過剩。俄方資料顯示,僅伊爾庫茨克電力公司每年多餘電力就達到200億千瓦時。

 事實上,中俄兩國在進一步擴大邊境電力貿易的同時,已開始逐步實施從俄羅斯向中國的大規模送電。在中俄電力合作取得進展的同時,國家電網公司中哈、中蒙等周邊國家電力合作均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時間:2007-01-08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