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SigmaTel攪局珠海炬力疑為整體拋售造勢

日期:2025-05-02 18:13
瀏覽次數:13062
摘要:
(2006-8-18)  來自:電子經理世界  閱讀62次 
 
 

  SigmaTel與珠海炬力的口水戰在諸多媒體的鼓噪聲中逐步升級,SigmaTel的打擊範圍更已**擴大到下遊及賣場,著實攪動了本已白熱化的MP3芯片設計製造這片紅海。儘管SigmaTel與珠海炬力的官方裁決尚未*終敲定,但結果似乎並不難判斷。而抓住珠海炬力並不致命的兩個“小辮子“不放,與其一直以來的國際形象似乎並不對稱,SigmaTel無疑有更深刻考慮,為其整體出售造勢說起來確也合情合理。另外,筆者在跟蹤事件演進的基礎上,對衝突的核心更為關注:國內企業登陸NASDAQ並非終點,國際化之路還很漫長,強化獨立知識產權意識和強力推進**理念應是其萬裡長征步。

  近來,SigmaTel就像當下的天氣,熱。珠海炬力創始人趙廣民打幾個月前就倍感鬱悶:在我功成身退的節骨眼兒上使絆,SigmaTel也忒**道了!

  日前,一位接近新聞核心的可靠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SigmaTel已加快內部整合步伐,並正在為整體拋售積極運作,而其與珠海炬力沸沸揚揚的知識產權糾紛儘管火藥味已非常濃鬱,但不過是一場熱身運動而已。 

  SigmaTel怒了

  SigmaTel與珠海炬力的紛爭由來也久。

  早在2005年1月,SigmaTel便已在美國Texas起訴珠海炬力,指控後者侵犯了它便攜式MP3係統級芯片(SoC)控製器的數項。非此而已,SigmaTel更請求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供所有可能的幫助,包括責令美國海關停止進口采用珠海炬力MP3主控芯片的全部播放器產品。戰爭警報拉響。

  難分伯仲。作為全球MP3播放器主控芯片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珠海炬力不但已經成為該領域的領跑者,同時在中國IC設計行業也是****的標杆企業。而成立於1993年的SigmaTel更是全球MP3芯片設計、製造的先驅,在該領域立下過汗馬功勞,其在技術水平和用戶評價上亦表現不俗,而購進MPEG便攜放音係統的“文—黃”後,SigmaTel更是自信了許多。 

  同台競技於MP3芯片舞台,SigmaTel對路子似乎更熟悉一些,而且一路走來仿佛也並不疲塌,但麵對咄咄逼人的珠海炬力異軍突起,且生存空間被強勢蠶食的諸多不利,SigmaTel總裁兼席執行官Ron Edgerton*終還是坐不住了,聲言要把打壓對手當成重要任務來抓。從2005年珠海炬力登陸NASDAQ前後至今,雙方的版權之爭一直冇有間斷。披荊斬棘闖入納市,炬力可謂飽嘗辛酸,而此次官司纏身似乎早已習慣,是安之若素還是故作鎮定,筆者不好揣測。

  毫無疑問,此次SigmaTel動作稍顯誇張,不但狀告貼身肉搏的炬力,還將諸多賣場如大中加為**被告,更有甚者將早在去年10月就已不再生產MP3的深圳廠商北奧亦列入其打擊範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芯片設計貫通上下,連鎖反應不能忽視。據悉,國內絕大多數MP3廠商包括聯想、方正、紫光、信利、BENQ、七喜、新藍、優佰特、紐曼、台電、朝華等都曾經或正在采用珠海炬力主控芯片的MP3播放器品牌,一旦SigmaTel與珠海炬力有何變動,下遊廠商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問題。如此想來,華旗倒戈炬力、投奔SigmaTel便也不難理解。

  SigmaTel:維權?作秀?

  珠海炬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長對本刊記者坦承,SigmaTel劍指炬力,並非要在糾紛上做文章,實則其又一市場競爭策略而已。該部長講,如果MP3芯片市場冇有炬力出現,SigmaTel的日子會過得相當不錯,炬力的強勢突進對SigmaTel形成了巨大壓力,競爭環境已經非常惡劣。而且,目前其在技術、產品以及售後服務上已經與炬力漸行漸遠,差距的拉大和利潤空間的縮小使SigmaTel惱羞成怒,衝冠之下,見誰告誰!

  該人士同時表示,“市場潮流是往前走的,炬力的騰挪與擴張是有技術做支持的,SigmaTel抓住並不關鍵的兩項指控狀告炬力,無非是要攪亂我們的布局,拖我們的後腿,唯此而已”。另外,筆者尤其想知道炬力公司對將於9月中旬ITC作出判決的評價或預測,對此,該部長透露,炬力已經和國內眾多機構密切接洽,國家某些部委也在參與此事,有了國家的支持,加之公司高層在對知識產權概念認識上的逐漸清晰,相信該訴訟即使在美國宣判,炬力勝訴的可能性也並不能說冇有。

  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負責人邱善勤博士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儘管 6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再次確認此前ITC行政法官的裁定,“但我並不這樣認為,這不過是他們美國利益集團的一廂情願而已。冇有到宣判的*後一分鐘,我們就不能說誰是誰非。設計誰先誰後不好界定,侵權與類似從概念上並不是一碼事”。邱善勤表示,對於民族產業的支持需要政府、協會、媒體等諸多機構共同完成,“哪怕到*後我們在博弈中真的輸了,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對國內企業也是借鑒”。“此次訴訟不但炬力在努力,我們CSIP也在積極奔走,其他機構亦在出力。我們堅持一點,如果宣判侵權成立,該怎樣處理怎樣處理,如果不是,我們另有說法!”

  業內一位知名學者對記者講,拋開民族情結,在此次訴訟中,我們並不排除炬力剽竊技術、侵犯SigmaTel權的嫌疑,但理性地分析一下,SigmaTel如此大張旗鼓地造勢其實並不能真正扳倒勢頭正猛的珠海炬力,無非是賺得觀者的幾多眼球而已。該人士分析說,SigmaTel目前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其自我出賣的想法早已不是秘密,此次借權之爭在打擊一片的同時,也為自己做了一個很好的宣傳,對其今後的並購或進一步動作將非常有利。

  易觀國際分析師趙亞洲對SigmaTel的**勝出表示懷疑。他表示,IC領域的侵權不好界定,此次官司更是不好預測,究竟是SigmaTel設計在先,還是炬力設計在先,是模仿還是真正意義上的侵權,不好說。趙亞洲表示,即使珠海炬力敗走此役,無非不要出口美國市場罷了,再說珠海炬力已經有了自己更為強勢的*新架構,大不了拋棄原來產品陣列,從新產品入手,空間還大的很。

  SigmaTel空穴來風還是證據在握,理性地想一想,似乎後者更為令人信服。綜觀本次風暴核心,知識產權再度成為亮點。

  國際化 IP先行?

  北京仁達方略管理谘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吉鵬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是企業立足之本,但現在看來,國內大多數企業把路子走偏了,儘管其中有很多無奈。” 

  王吉鵬分析,知識產權要分兩頭說,主觀侵權與非主觀侵權要分類討論。侵權要有理有據,但真正界定起來,難度太大,思科與華為的官司*終不了了之便是一明證,而珠海炬力是否侵權誰都不好說。國內企業實現走出去,不隻是一個口號而已,更多的細節要通盤考慮,而知識產權乃重中之重,冇有IP,就冇發言權,那是根本!而且良性知識產權環境的構建對國家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從政府到協會,從信息渠道到法律層麵都難脫乾係,政府應該扮演重要角色,缺位是萬萬不可的!“從企業管理而言,我很理解國內企業的處境,對中小企業喊獨立知識產權等於對牛彈琴,中國的產業環境還冇有到如此成熟的水平,模仿與製造依舊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但從學者的角度,我主張侵權必究,外國人不究,自己也要究,要狠打!為的是建立產業環境。”

  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濤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內眾多IC設計企業並冇有特彆清晰的知識產權意識,產業發展層級也並未到成熟的高度,這其實是一件很令人尷尬的事情。模仿的結果有兩層,其一,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進而完善獨立IP。其二,在國際市場遭遇冷眼,處罰的不單純是企業,還有國家形象在裡頭,這次SigmaTel拿維權說事,似乎對我們有些啟發。

  企業的國際化,不單純是產品要推向國際,更多的是推向國際後要有良性反饋。

  呼喚獨立知識產權。

  SigmaTel自我拋售?

  SigmaTel已走到邊緣,尷尬生存抑或自我拋售。

  之前,眾多媒體對於珠海炬力收編SigmaTel甚是鼓噪了一番。但本刊記者經過充分采訪發現,兩者合並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SigmaTel出售的動機卻已非常明顯。

  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負責人邱善勤博士坦言,SigmaTel並非特彆惹眼,炬力也並不必捧它場,雙方合並的利好局麵並不非常明朗。但是反過來,如果炬力有進一步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願景,收編或合並前者在無奈中亦有可取之處。

  炬力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長(如上文)對本刊記者講,SigmaTel在技術**能力上並不強,也冇有太多令炬力沉迷的核心技術,收購不大可能。

  坦白的講,雙方是否合並還是一個未知數,但SigmaTel對珠海炬力並不是非常有吸引力,其價值也不大,再者把大量的成本放到收編一事上,反倒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新產品和新架構的研發上。目前,在MP4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助推下,可視化芯片漸成主流,炬力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濤表示,SigmaTel與珠海炬力的話題非常敏感,這兩個公司都是該協會成員單位,儘管目前雙方合作意向已經反映到協會這邊,但細節不好透露,也冇必要揣測。

  記者致電業內權威——華南理工大學微電子所所長、廣東省半導體集成技術學會會長鄭學仁教授。鄭學仁表示,就權利紛爭一事,相信在國家支持下,趙廣民團隊能夠很好處理此事,但雙方的彼此購並並不非常看好。另外鄭學仁強調,知識產權很重要,珠海炬力在設計流程上采取的“自上而下”模式是合理和科學的,而且從算法上演進技術也是正確的途徑。 

  據本刊記者了解,目前,在知識產權上,政府導向已經很清楚,企業立項要有清晰思路,冇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企業,國家不支持或不予立項。但很遺憾的是,國內產業環境還不健全,強求IP獨立往往會打擊一大片中小企業的發展積極性,而他們更多的仍舊是依托模仿設計、模仿製造生存。幻想從勞動密集一步提升至技術密集層級,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記者手劄

  侵權不好界定並非意味著不能界定,筆者更為支持知識產權乃企業立命根基的觀點。不論鼓噪也好,確有其事也罷,珠海炬力與Sigmatel鋒芒相對的情勢已經出現,究竟ITC如何判決,我們靜待9月15日的到來。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