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歐盟實施嚴厲環保指令 通信企業應對高成本
日期:2025-05-01 10:10
瀏覽次數:3292
摘要:
8月13日起,有名的WEEE指令(《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將在歐盟各成員國開始**執行,而2006年7月1日,另一項更為嚴厲的RoHS環保指令(《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製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的執行為走向歐洲的電子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歐盟委員會2003年2月頒布並強製各成員國執行的環保指令,WEEE和RoHS的出台不僅意味著歐盟25個成員國將
統一環保口徑,對於目前正在積極拓展歐洲市場的中國通信企業而言,麵對如此嚴厲的環保指針,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通信企業如何在成本增加的同時打造新的競爭優勢顯得尤為重要。
《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正式式用後,所有在歐盟市場上從事電子產品銷售的企業,都將被額外征收一筆電子垃圾回收費用。生產商(包括其進口商和經銷商)要在2005年8月13日以後負責回收、處理進入歐盟市場的廢棄的電子產品,並在2005年8月13日後投放市場的電子產品上加貼回收標識;RoHS指令則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後投放歐盟市場的電子產品不得含有鉛、汞、镓、六價鉻、多潢聯苯和多潢聯苯醚等6種有害物質。
根據歐盟官方公告的指令附件,兩個指令涉及的產品包括10大類、近20萬種,這幾乎涵蓋了包括通信產品在內的所有電子信息產品。而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歐盟環保雙指令將涉及我國出口企業約2000多家(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所涉及出口金額占到我國出口歐盟機電產品總值的71%,高達317億美元,對我國相關產品出口影響重大。
環保下的高成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費用預測將依照歐洲人力成本計算,所以電子垃圾的回收成本可能會接近甚至高於在中國的製造成本。而RoHS所定的指令中規定了進口產品不得含鉛、汞、镓等6種有害物質,這要求企業開發應用符合標準的環保材料。其中,尋求到合適的零部件供貨商是關鍵,這一過程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而在RoHS指令提到的六種有害物料中,以鉛和镓的禁止使用對企業的影響*為廣泛。其中鉛更是普遍使用旎各種電子產品的焊料之中。因應環保指令的要求,很多代工生產商(OEM)已被歐美及日本客戶要求采用無鉛焊料。對OEM及電子代工生產商(EMS)來說,無鉛焊接技術的應用已是當務之急。此外,歐盟兩項環保指令不僅僅隻影響機電產品整機製造商,而且涉及到原材料、化工、包裝等上下遊企業,因此可能引起一係列連鎖反應。
商務部出口貿易局壁壘調查處相關負責人則強調,WEEE實施後,國內企業必須先交納回收費後,才能允許進入歐盟市場。現在市場屬買方市場,企業目前還做不到可以影響市場,用提高產品價格的方式來消化所增加的回收成本費用,由此導致企業利潤減少。一些企業是利潤減少,但還有盈利,另一些微利企業則極可能**出歐盟市場。RoHS實施後,尋找現有有害物質替代品成為當務之急,但我國企業在此方麵現階段總體情況不理想,替代品的研製目前尚處於試驗研究階段,還未到生產階段,但歐盟成員國已解決了這方麵的問題。
培養環保意識從頭開始
從2003年歐盟頒布雙環保法令開始,我國各有關部門便給予了高度重視,信息產業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台了《電子產品汙染管理辦法》,並於今年正式實施。在談及《電子產品汙染管理辦法》對促進我國企業樹立環保意識以及防治電子垃圾時,信息產業部經濟體製改革與經濟運行司體製改革處處長黃建忠曾表示,眼下一個理念正在被人們所接受,那就是電子廢棄產品的治理與回收采取“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生產者責任延伸”是指電子產品廢棄以後回收處理再利用,生產者要負起一定的責任,這裡的生產者包括產品的製造商、進口商和銷售商。黃建忠還強調《辦法》旨在從源頭,即在產品進入市場之前的生產設計、工藝選材等環節把好關,以便在這些產品成為電子汙染品的時候能更有效地治理回收。
專家解釋,與歐盟的辦法相比,中國的辦法增加了兩條重要的內容:一是在產品上標注“**使用期限”。這樣做不僅保證了消費者的**,而且為相關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也加快了產品的更新換代。過了**期限的產品,消費者如果繼續使用,出現**事故,生產廠家將不負責任。過了**期限的產品,也不準進入二手市場。二是在產品上標注產品的哪些零部件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是可部分回收利用的。使用國外進口材料,必須要求外方提供相關數據和資料。
“《辦法》的實施,*關鍵的還是要求和規範企業樹立環保意識,以期能夠培養起重視環保的習慣,規範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流程,以適應接下來的挑戰。”一位親身參與《辦法》製定的專家對記者表示。但現在我們一定要清楚地意識到,政府很關心國內企業應對歐盟兩指令,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有些企業並不十分關心,我們在進行這方麵工作時常感到力不從心,擔憂歐盟兩指令的實施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對企業很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樂觀的是產品還可以出口歐盟,但利潤下降,不好的則是產品無法進入歐盟市場。
質量檢測勢在必行
就在我們為專家談到的問題而感到擔憂的時候,有消息傳來,日前,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獲得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頒發的張RoHS認證證書。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RoHS證書,我們就拿到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護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3月份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已經率先在國內開展RoHS認證,目前已經有TCL、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獲得和正在申請CQC的RoHS證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目前認證實施的形勢來看,要讓眾多企業達到認證標準,任務相當艱巨。
該負責人還強調:目前相當一部分國內企業和社會民眾對RoHS認證的認識還不夠,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還持遲疑觀望態度。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業負責人存在著“產後認證”的誤區,認為產品臨到出口時再做相關認證也來得及,而冇有將認證理念貫穿到生產全過程,這種片麵的認識和做法正日益成為阻擋企業“走出去”的障礙。由於該項認證工作剛剛開展,現在許多整機生產企業很難找到符合認證的元器件企業,而大多數元器件企業又不知道如何做認證。因此,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特彆提醒通信企業,上遊供貨商生產的原材料和元器件應當先考慮進行認證。
鏈接:歐盟WEEE&RoHS指令
2003年2月13日,歐盟正式公布WEEE及RoHS指令。
WEEE要求以減少10多種指定適用對象產品廢棄物的數量及危害性為目標,建立其篩選和回收係統。這相當於把由製造廠家回收及再生利用使用完的器具成為義務化的日本"家庭用電氣電子器具再生利用法"。RoHS對WEEE規定的10種指定對象產品中的8種指定對象產品,限製其有害物質的使用。限製使用的物質包括6種(鉛、水銀、镓、6價鉻、PBB、PBDE),並從2006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
|
文章出處:通信產業報 發布日期:2006-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