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北京電力發展要與環境協調

日期:2025-08-15 11:06
瀏覽次數:2175
摘要:
環境汙染與健康

一切生物(包括人類)部是生活在地球的表層──生物圈內,生物和環境之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交換,從而保持著動態平衡。就是說生物體總是從內部經常地調節自己以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環境,而生物的活動又在不斷地改變著環境狀態,這種動態平衡,就是所謂的生態平衡。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基本上都是在這個生物圈內進行的,在長期自然發展過程中,人類通過新陳代謝與環境之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有人對人體血液中元素含量進行了分析,發現在人體血液中的60多種元素含量與地殼岩石中這些元素含量分布有明顯的相關性,說明人體與環境物質之間的統一性和動態平衡關係。

但是如果環境因素發生了劇烈變化,比如突然引進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或者固有的物質含量發生變化超過了自然平均的含量,必然使生態係統也發生變化而破壞生態平衡。由於人為的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破壞了生態平衡和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環境條件,就叫做環境汙染,嚴重的就稱為環境破壞,給生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特彆是十九、二十世紀以來原子能工業、現代化學工業等的迅速發展,一些原來埋藏在地下的化學原素如鈾、鎘、汞、鉛、氟等被大量開采出來,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地球上從來冇有的物質,像各種有機合成的化學農藥DDT、666和石油化工三大合成(合成纖維、合成塑料、合成橡膠)等。這些物質的排放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化學汙染問題。

其次是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加重了汙染程度,增加了接觸汙染的人數。

再者在現代工業發展的社會裡,**的構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於醫學科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的營養得到改善,壽命逐漸延長,很多種傳染病得到了控製。像我國早已消滅了鼠疫、天花、霍亂等烈性傳染病,其它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寄生蟲病等也大幅度下降;而社會上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因此,傳染病已從過去占死亡原因的前幾位退居於十位以後,而心血管**和癌症上升為死亡原因的、二位。可以看出起慢性作用的環境因素(如致癌物等)的重要性愈來愈大。

由此可見,近代工業發展帶來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的汙染,是全世界當前*關心的問題。“三廢”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麵的,現簡要地介紹一下環境汙染的危害,重點是化學性汙染對人體的危害,其次談談生物性汙染問題,*後是防護措施。

一、化學性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們可通過各種不同的汙染來源,如大氣汙染、水體汙染、職業性接觸、土壤化學農藥汙染及食物的農藥殘毒、食品添加劑等,經常地接觸到種類繁多的化學汙染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的危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  近百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已先後發生過20餘起由於大氣嚴重汙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和死亡事件,其中*嚴重、震驚世界的一次是1952年12月5—9日發生在倫敦的煙霧事件,當時由於**的氣象條件,使從以燒煤為主的家庭和工廠煙囪排出的煙塵、二氧化硫等汙染物不能擴散,不斷蓄積而形成煙霧,汙染物濃度超過衛生標準近30倍。在濃霧初期倫敦市民感到胸悶、喀痰、咳嗽、喉痛、嘔吐和呼吸困難等。在濃霧中後期死亡率急劇上升,****死亡率*多,其次為肺炎、肺結核以及其他呼吸道和循環係統**。在煙霧嚴重時,甚至有突然昏迷死亡的病例,這次大氣汙染事件中就死亡四千多人。

另一種是以燃油為主的工廠和汽車排出的廢氣,含有烴類、氮氧化物等,經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產生一係列光化學氧化劑而形成叫做光化學煙霧的有害氣體(見下圖)。美國洛杉磯、紐約、日本東京等地都曾多次發生過這種光化學煙霧事件,我國有的城市也發生過這種汙染,已引起各方麵的重視。光化學煙霧主要對眼睛產生刺激作用,表現為眼睛紅疼,還可刺激呼吸係統發生呼吸困難以及血壓下降等,嚴重病例可昏倒,對植物的損害也很嚴重,光化學煙霧使洛杉磯市100公裡以外的2000米高山上有大片樹木枯死,葡萄減產60%以上,柑桔也嚴重減產。據統計,美國因光化學煙霧汙染造成農作物的損失已達一億美元之多。

食品受化學汙染物汙染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也不斷發生,如1956年日本奶粉受劇毒物質三氧化二砷的汙染,使先後食用這種奶粉的1000多名居民發生中毒,造成128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是慢性中毒的危害  環境中有害汙染物質低濃度長期反複對機體的作用下,能引起慢性中毒。日本發生的水俁病和骨痛病(公害病),就是典型慢性中毒的例子。

水俁病因1953年先在日本熊本縣水俁市發現而得名。水俁市共有居民一萬多名,據報道,至1977年經當局確認為水俁病患者已達1014人,203人死亡。患者主要症狀有四肢麻木、聽覺失靈、視野縮小、言語不清、麵部表情癡呆,繼之神經失常、運動失調、全身痙攣、不能飲食、癱瘓昏迷直至死亡。經查明是甲基汞中毒,是由於當地漁民長期吃了被含有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汙染的魚、貝類所引起的。現已知含汞廢水汙染水體後,沉積於水底汙泥中的無機汞,經***的作用可轉化為有機化合物──甲基汞,甲基汞比無機汞毒性大,而且甲基汞可通過食物鏈,在各種生物體之間的傳遞過程中,甲基汞在生物體內的濃度逐級增高,就會造成對水產、畜類和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

在我國東北某江的汞汙染,經調查研究已經發現對漁民健康造成影響。幾年的連續觀察仍有繼續發展的趨勢,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骨痛病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經大量調查研究認為,主要原因是由於含鎘廢水汙染了河水,又以河水進行農田灌溉汙染了土壤和稻米,當地居民長期飲用該河水和食用稻米所引起的慢性鎘中毒,患者主要症狀為疼痛,初起是腰背和膝***,以後發展到全身各處疼痛,*後引起骨骼變形、身體縮短。由於運動受限、長期臥床、日夜喊痛、睡眠不安、營養**而消耗至死。在我國經調查表明已有些地區鎘汙染相當嚴重,稻米中鎘含量已經達到或接近日本慢性鎘中毒公害病病區的水平,也應高度警惕。

除上述慢性中毒外,大氣汙染中經常存在的一些化學汙染物,如二氧化硫、硫酸霧、氮氧化物等。人們經常不斷地呼吸這些有害氣體,在較低濃度的慢性作用下,就能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氣管收縮,減弱呼吸功能等改變,從而導致呼吸道抵抗力降低而誘發各種炎症。大量資料證明,城市大氣汙染是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等呼吸器官**的直接原因或誘發原因。如日本四日市發生的**病,即是由於該市石油工業引起的大氣汙染所致的慢性公害病。這些大氣汙染物質還會引起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根據北京市某大氣汙染嚴重地區附近居民的調查,發現上呼吸道疾患明顯高於未受汙染的對照區:兒童鼻炎高6倍;鼻咽喉炎高9倍;**鼻炎高4倍,鼻咽喉炎高6倍。

第三、環境汙染與癌  癌症是一類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幾十年來世界上癌症的發病和死亡有日益增長的趨勢,美國七十年代以來癌症已從死因的第六位上升為**位,癌症總死亡率上升了150%。我國如北京市癌症從建國初期的死因第九位也上升為**位,癌症總死亡率增長了145%。是什麼原因使癌症死亡率上升呢?這個問題世界各國很多人進行了大量研究,雖然至今還冇有完全闡明,但有很多資料說明,不少癌症是和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有人認為環境致癌因素中,放射線等物理因素引起的約占5%,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也約占5%,而由化學因素引起的占90%。由於“三廢”對環境的汙染,使環境中致癌的化學物質不斷增加,因此認為環境汙染是癌症增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目前已發現有1100多種化學物質具有致癌作用,其中常見的如苯並(a)芘多環芳烴化合物可引起皮膚癌、肺癌;β-萘胺等芳香胺化合物可引起膀胱癌;亞硝胺類(亞硝基化合物在腸道內可與仲胺合成亞硝胺)可引起食道、肝等消化係統癌症;石棉可引起肺間皮瘤;砷化合物可引起皮膚癌,還有黃曲黴汙染了食物(花生、玉米等)產生的黃曲黴**可引起肝癌等等。其中有很多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但大多數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吸煙是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研究表明,吸煙與肺癌有關:如人吸入一毫升高度汙染的空氣,*多有10萬個煙塵微粒,但吸入一毫升紙煙的煙,就可吸進50億個煙塵微粒,遠比城市汙染的塵粒多得多。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煙不僅加重高血壓、心臟病、****和肺氣腫等**,而且是誘發肺癌的重要因素。根據美國、加拿大和英國100萬人口以上的調查,每日吸一包煙以上的比不吸煙的人肺癌死亡率高10.8倍。我國在上海、武漢、北京等部分地區調查結果,也認為吸煙與肺癌有一定關係,特彆是吸煙量大,吸煙年數較長的人更明顯。因此應大力宣傳吸煙的危害以及戒煙的好處(特彆是對青少年),以預防和降低肺癌和其他慢性****、肺氣腫、心血管**等的發生。

第四、是致畸變作用  環境汙染物質可使生物發生遺傳突變和胚胎受到影響,已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日本對沿海多處的調查發現有環境汙染所致的骨骼畸形和生瘤的魚。我國湖北鴨兒湖由於受有機氯、有機磷農藥廢水的汙染,有10—20%的魚類發生畸形,嚴重威脅沿湖居民的健康。對人的影響,在日本水俁病流行區發現母親冇有水俁病症狀而幼兒都患有先天性麻痹性癡呆或大腦畸形,這是由於有機汞致畸胎作用的結果。某些**(如塞利米多Thalidomide)、落葉劑2,4,5-涕等可使孕婦的畸胎率增加。上述事實說明環境汙染不僅影響當代,而且可能對後代產生深遠的影響,更增加了環境汙染後果的嚴重性和搞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生物性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水是維持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物質,但也是傳播**的媒介,特彆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和傳染性肝炎等,是由於人們喝了被這些傳染病病源體汙染的生水,或生吃了用這種水灌溉過的蔬菜、水果等,經口而感染的;另一些如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等,是通過人接觸被病人或病鼠的糞尿汙染的水,鉤端螺旋體或血吸蟲尾蚴穿過皮膚使人感染的。

土壤受病原體的汙染,如用未經過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垃圾作肥料或用汙水直接進行農田灌溉等,可傳播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多種**。有些病原體在土壤中能生存較長的時間;由於蛔蟲、鉤蟲等必須在土壤中完成它一定階段的生活史,因此土壤對蛔蟲病、鉤蟲病等寄生蟲病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些動物性**,如鉤端螺旋體病、炭疽病等,主要是通過土壤傳染給人的,還有結核杆菌和一些化膿菌,隨病人的痰或膿液排出汙染土壤,這些土壤顆粒隨風飄浮在空氣中,人們通過呼吸就可能感染肺結核病。

食品被病原體汙染,在一定條件下急劇繁殖大量活菌(如沙門氏菌屬)或產生大量**(如葡萄球菌腸**)。人吃了這種被汙染的食品,就會引起**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動物性食品,如肉類、魚類、家禽以及蛋、奶等被汙染所引起的。汙染食品的病原體*常見的是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在我國城鄉都有發生。其次還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汙染了海產食品如魚、蝦等,在我國沿海地區發生較多,此外有些地區發現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等。

三、環境的衛生防護

防止“三廢”汙染,保護環境,是關係廣大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和子孫後代幸福的重要問題。我國已把環境保護問題列入新憲法並製訂了試行的環境保護法,必須加以認真地貫徹執行,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環境保護。

1.在城市建設中要做好**規劃,合理布局,有汙染的工業企業應與居住區分開並布置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側。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企業工程時,必須與“三廢”的綜合利用和淨化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等。

2.已造成汙染的企業,應搞好工藝改革,努力把“三廢”消滅在生產過程中;采取經濟有效的消煙除塵、汙水淨化等治理措施,積極進行“三廢”的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使“三廢”少產生或不產生,必須排放的汙染物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3.為防止農藥汙染,應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毒農藥,推廣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利用汙水灌溉,以防止土壤和農作物的汙染。

4.要作好食品衛生,防止食品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存過程中的汙染,還要防止食品黴變,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不準出廠、出售等。

5.綠化,特彆是在城市、工廠區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對保護環境、美化環境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綠色植物有製造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過濾灰塵,殺死病菌等功能,故可淨化大氣,還可調節城市氣候,減弱噪音,防止風沙以及保持生態平衡等,好處很多。因此要積極搞好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工作。

6.大力開展城鄉的愛國衛生運動,進行垃圾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搞好環境衛生,積極開展衛生和環境保護方麵的宣傳教育,把有關科學知識交給群眾,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美德,並采取有力措施,教育群眾不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亂倒亂潑垃圾汙水等,大力宣傳戒煙的好處,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

7.要執行環境保護法法令,獎懲分明,對違反法律,汙染和破壞環境,危害人民健康的單位給以法律製裁,是對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保證。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