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萬盞節能燈京城閃亮 一年省電3900萬千瓦時
編者按:我國是全球大節能燈生產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0%左右。但是,國內使用的比例並不高,出口量占到生產總量的70%以上。據估算,如果把現有普通白熾燈全部更換成節能燈,國內一年可節電600多億千瓦時。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通過具體、細致的行動來落實,特彆需要政府發揮引導和示範作用。在這方麵,北京市實施的“綠色照明工程”值得借鑒。 按照政府出資、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三年推廣安裝180萬隻節能燈,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麵邁出了紮實的一步。目前,全市1263座二環路內公共廁所、全市2000多所中小學校已全部安裝節能燈,地鐵全線70座車站及一、二號線,十三號線、八通線的114公裡隧道更換了節能燈,市屬50多家政府機構、部分賓館、商廈、醫院等也使用了節能燈。根據監測結果推算,180萬隻節能燈一年可節約用電390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280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38700噸,二氧化硫1164噸,氮氧化物1700噸。 北京市從2004年11月開始實施“北京市(百萬隻)綠色照明工程”,並將這一工程確定為由政府給予資金支持的節能改造項目。具體方法是:市政府按一定比例補貼給用戶,用戶自籌一部分。對全市中小學校則增大了市財政補貼的比例,10個遠郊區縣的中小學校用戶則全部由政府出資。3年來共推廣180萬隻高效照明光源,投入政府資金2000萬元。 一個量大麵廣的節能項目怎樣才能確保政府補貼資金的有效使用?北京市發改委委托節能專門機構——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從工程的組織實施到補貼資金的撥付全程負責。先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選定供貨商,其次是通過公開招標和本著向公益事業傾斜的原則確定用戶,由節能環保中心組織供需雙方見麵,用戶自主選擇供貨商。在工程完畢、項目驗收後,供貨商憑用戶開具的付款發票及用戶簽字確認的工作單辦理政府資金補貼手續。 北京市政府對“綠色照明工程”高度重視,將“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部更換高效照明光源”列為2006年要辦的“重要實事”之一。這項工程目前已取得多贏局麵:政府投入的資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環境、社會效益;供貨商擴大了客戶群體,提高了知名度;全市近2000所中小學不僅改善了學習環境,更使中小學生上了一堂從身邊事認識節能的生動教育課。 |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0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