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運營商集采推動中國光纖光纜再啟航

日期:2025-05-02 01:50
瀏覽次數:2931
摘要:
 
(2006-8-17)  來自:《通信產業報》  閱讀83次 
 
 

  2006年,當人們還在為“碧利斯”和“桑美”這樣的自然災害而愁眉不展的時候,一股強勁的“光纖台風”也在衝刷著中國的通信市場。這股“台風”具有與“桑美”同樣的威力,但不同的是,它所帶來的卻是中國光纖光纜市場在經曆風雨之後新的彩虹。

  今年上半年,以中國移動和中國網通為主的國內運營商集采活動比去年同期增長30%~40%,而且有數字顯示,這一增長趨勢將持續到下半年。也就是說,2006年國內光纖光纜的市場規模較之去年呈現大幅度的增長已經成為事實。

  有專家指出,就全球大環境而言,光纖光纜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活躍的增長期。2006年4月,日本KDDI宣布其與東京電力將合並光纖業務部門,合力推廣光纖業務的部署。兩個月後,雙方就開始了名為“光ONE”的FTTH業務。同時,NTTDoCoMo也已定下目標,要在2011年3月前爭取到3000萬光纖網絡用戶,占到其總用戶數的一半。在近鄰韓國,韓國電信繼DWDM的成功應用後,近期再次宣布訂購DWDM接入設備2萬線。

  時隔不久,美國無線運營商Verizon宣布了其GPON設備供應商,成為美國*早部署GPON的運營商。AT&T也在預謀著其在休斯敦附近一個達到萬戶社區的FTTP項目,而這隻是其Lightspeed計劃中的一部分。此外,英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很多運營商也都不斷加大對光纖光纜以及相關器件的采購力度。

  專家分析,全球光市場的升溫,主要是因為運營商在考慮其自身網絡更新換代和新業務的需求。如歐洲一些固定網絡運營商的核心網絡和傳輸網絡已經到了換代的時候,與北美和亞洲一些寬帶接入業務的市場需求成為拉動光纖光纜市場的主要兩股力量。受這種全球大氣候的影響,我國通信市場對光纖光纜市場的需求猛增也就不足為奇。

  企業狀況大不同

  在國內光纖光纜市場,存在著這樣一個很明顯的“兩極分化”,即70%~80%的市場份額幾乎被中國光纖光纜“十大企業”所包攬。

  而剩下的近20%則由大大小小幾十家廠商分瓜。

  再加上如JDSU和飛博創等國內外巨頭的參與,以及日韓光纖光纜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衝擊,幾乎令國內中小企業舉步維艱。烽火通信中標中國南方電網光纖通信傳輸網項目;亨通入圍青海聯通和中國網通集采隊伍;長飛、富通連續四年被中國移動和中國網通兩大采購大戶垂青;康寧光纜先後進入中國移動和中國鐵通的集采視線。這些事實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基本的現狀,雖然市場需求增長迅猛,但是提供產品的企業卻是故人依舊。甚至一些中小企業麵對現成的客戶需求出現了不敢應接的現象。“這主要是一些企業冇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產能,在供需市場發生突然變化的時候不能及時做出相應所導致。”烽火科技集團**顧問毛謙一語道出問題的關鍵。

  然而目前在國內,這樣的所謂光纖光纜的“**、三梯隊”成員仍然不少。但是就長遠發展和國際慣例來看,中國的光纖光纜市場的企業資源和生產能力也會逐步走向集中。如長飛與中天的產業整合,已經成為國內光纖企業正在謀求更大規模效應的信號。

  “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表示:“這種現狀並不足為奇。目前中國真正有實力和一定人才儲備的光纖光纜企業並不多。這些企業無論在規模、產能和管理上都比較有優勢,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的適應能力更強,在客戶中的認可度也更高。”如JDSU、飛博創等國外公司已經在業內形成了很大的品牌效應和客戶認知度,所以很容易得到光纖光纜用戶的青睞。趙梓森進一步表示,企業如果想在光纖光纜領域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增加對上遊技術的把握將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在企業管理、服務水平和品牌建設也要多下功夫。

  由於“全球氣候的變暖”,中國的光纖光纜企業也迎來一個“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發展契機。華為、中興頻頻在海外光網絡有所斬獲,這為中國本土的光纖光纜廠商提供了更好的走出去的平台。係統集成商成為光纖廠商繼運營商後的又一顆“發財樹”。而且這棵樹的覆蓋範圍可能比運營商更廣、更靈活。同時,國外一些係統提供商隨著其在全球範圍對新一代傳輸網絡部署的加大,對光纖光纜的需求也會出現較大的增長,這對一些具有相當成熟技術儲備和較大產能的國內光纖企業同樣是難得的良機。

  大企業思維

  目前,3G、村通工程、FTTH試點、奧運項目,以及一些專網建設等已經被公認為拉動國內光纖光纜市場升溫的“暖濕氣流”。正如天氣的變化莫測一樣,不同的市場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不儘相同。這便要求企業必須擁有把握市場的超強能力。在意識決定行為的前提下,樹立大企業觀將成為光纖光纜廠商謀求發展的要任務。

  光纖光纜企業同運營商一樣,都是為*終用戶提供服務。這個已經是業內各企業領導層的共識。服務為本成為各家企業今後發展的普遍原則。在經曆了一段利潤高增長的階段後,光纖市場回到了一個穩定、理性的發展步調上。“現在企業競爭的已經不再是技術的****,拚的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誰的價格更合理,服務更到位。”毛謙表示。運營商是企業的客戶,用戶也是客戶。*終為中國光纖光纜買單的還是數以萬計的企業和個人這樣的*終用戶群。因此,如何服務運營商的戰略要求,提供可以保證其新業務順利開展的高性價比產品,並提供有力的售後保障成為日後人們關心的重點。

  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是一個大企業的重要素質。3G傳輸、村通工程,以及IPTV等都需要企業對不同市場進行細分,有的放矢。如在村通工程的初步階段,提供單芯或兩芯的具有適應惡劣自然環境的光線光纜產品成為這個市場*關心的要素。而在新的3G網絡建設中,由於技術的相對成熟,價格成為運營商*關心的。如何能為其提供質量可靠,又可大大降低整網改造成本的產品同樣是影響企業能否進入運營商集采名單的重要標準。而IPTV、FTTH等則更加關注“*後一公裡”的接入。

  總之,有了服務概念和細分市場的“大企業思維”,中國的光纖光纜產業才能憑瀾魚躍。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