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四千紡織企業獲"低價"配額 下半年出口迎來利好

日期:2025-05-01 15:17
瀏覽次數:2880
摘要:
 

點擊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06-08-15
下半年紡織品出口迎來利好

4000餘家紡織企業上周五成為國內*幸運的紡織企業,它們通過“協議招標”的方式,低價獲得了今年*後一批紡織品配額。專家認為,這不但有利於規範國內的紡織品配額市場,降低企業負擔,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我國下半年的紡織品出口。

四千紡企中標“低價”配額

“結果出來以後,企業當然是非常歡迎的。”寧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外貿管理處處長餘耀國在電話裡對記者說道。

餘耀國所說的“結果”,就是商務部紡織品出口招標委員會8月11日公布的“2006年度輸歐、輸美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協議招標”結果。經過初步統計,國內共有4183家企業中標,其中寧波的中標企業就有243家。

餘耀國告訴記者,結果出來以後,寧波的中標企業非常高興,因為“畢竟幾乎所有的配額價格都下降了。”以輸美類型號338的襯衣為例,寧波雅戈爾進出口有限公司此次中標的結果為每打1.79元人民幣,而此前同樣類型的配額在市場上*高曾被炒到每打五美元(40元人民幣)左右,之間相差20多倍。

低價正是此次紡織品配額協議招標*主要的特點。實際上,當紡織品出口招標委員會7月27日發布《2006年度輸歐、輸美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協議招標公告》,宣布對企業上交的2006年公開招標許可數量和公開招標棄標數量(逾期未交保證金數量)實施協議招標時,業界就很清楚之所以用“協議招標”代替“公開招標”的含義。

按照商務部《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除卻70%按企業出口實績分配的紡織品配額外,還有30%的配額是通過公開招標進行分配。今年4月3日,商務部對2006年度輸歐、輸美紡織品30%的配額進行了**次國內公開競標。

但在公開招標中,一些企業在此前舉行的兩次公開招標中為獲配額盲目提高投標價格,導致中標價格畸高,致使企業無法承受配額成本,隻好棄之不用,造成了配額浪費。*終引發商務部進行2006年的紡織品配額第三次招標。

企業負擔減輕

由於配額的價格*後會加到企業*終的出口價格中,所以配額價格的降低,將直接減輕紡織品出口企業的負擔。

國內*大的巾被生產企業山東亞光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他們曾在**次招標中,拿到了總共100萬條輸美類彆號為363毛巾的出口配額,價格為每打2.1美元,平均每條的價格為1.4元人民幣,而當時他們出口每條毛巾的利潤不過也就一塊多錢。

而在此次招標中,亞光集團共獲得了協議總量為1059675條的毛巾配額,中標金額為42387元人民幣,平均每條毛巾僅0.04元。按照100萬條毛巾計算,亞光毛巾僅配額費用就節省了近140萬人民幣。

“我們在起草協議招標的方案時,就充分考慮到了企業的負擔。”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對記者說,“對於正常出口的企業來說,低價配額有利於他們出口;而對有意炒賣配額的企業來說,如此大的價格變化則會加大他們的資金壓力。”

據了解,部分企業炒作出口配額曾經是造成國內紡織品配額市場一度出現混亂的重要原因,在協議招標的消息放出後,市場上的配額價格就一路走低。記者在紡織網的配額交易欄目看到,8月14日輸美類型號338的襯衣配額價格為每打1.8元,與此次的協議配額價基本持平。

有利下半年出口

曹新宇告訴記者,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接單周期一般在三到六個月,現在正是紡織企業接下半年訂單的高峰期,甚至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和客戶談判2007年的訂單了。在這個特殊時期,協議招標結果的公布,給紡織出口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上半年配額價格過高,加上外部大環境不利,不但影響到了上半年的出口,不少企業都不敢輕易提前接下半年的訂單。”曹新宇說。

2006年1至6月,我國對歐盟出口9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對美國出口83億美元,同比下降0.5%。對歐美出口合計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28.5%,比2005年下降了3.6個百分點。

而另據統計,雖然今年僅剩下四個多月的時間,但輸歐、輸美共31類設限紡織品中,大多數類彆的配額使用率仍不到50%。

曹新宇認為,協議招標的結果將會給紡織企業一個穩定的政策和貿易環境,有利於紡織企業規劃下半年直至明年的生產和出口計劃,對下半年我國總體的紡織品出口形勢也是個利好消息。

“而且,9月將舉行2007年的配額招標,此次結果將會對明年的招標起到一個信號作用。”曹新宇說。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