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電容器補償問題
1.考慮電網電壓時,是按400V考慮還是按380V考慮?
采用就地補償時,電容器是比較靠近負載,這時候按照380V電壓選取電容器;當電容器安裝在配電間時,在母線上進行集中補償時,按照400V選取電容器。
2.電容器存放條件
不要在腐蝕性的空氣中,特彆是氯化物氣體、硫化物氣體、酸性、堿性、鹽質或含有類似的同類物質的空氣中使用或存放電容器。
在有灰的環境中,為了防止發生相間或相對地(外殼)發生短路事故,特彆需要定期對接線端子進行常規的維護和清潔。
3.電容器在現場初次投入運行時,為什麼有時候會發出“嗞嗞”聲?
這是正常情況,不是質量問題;一般電容器在出廠前均按工藝要求進行通電測試,而在通電測試當中也同時進行“雜誌電氣**”。在這個電氣**的過程中,大多數雜質會被**乾淨。但是也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當電容器在現場剛開始通電時,會發生某種“雜質再生”的過程,這時候,就會聽到一種“嗞嗞”聲,這是電容器在剛開始運行中的一種自**過程,持續幾個小時後,這種聲音就會自行消失。
4.影響電容器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實際工作電壓、環境溫度、諧波電流、投切次數都會影響到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假定電容器的標稱使用壽命為LEN,電容器的實際使用壽命為LE那麼,
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同係統電壓的關係如下:
LE=XV×LEN
U=1.10UN,XV=0.5;
U=1.05UN,XV=0.7;
U=1.00UN,XV=1;
U=0.95UN,XV=1.25;
U=0.90UN,XV=1.5;
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同環境溫度的關係如下:
LE=XT×LEN
TAV=42℃,XT=0.5;
TAV=35℃,XT=1;
TAV=28℃,XT=2;
而7℃的溫度差,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同投切次數關係如下:
LE=XS×LEN
5000次每年,並采用限流電阻,XS=1.00;
10000次每年,並采用限流電阻,XS=0.7;
5000次每年,無限流電阻,XS=0.40;
10000次每年,無限流電阻,XS=0.20;
采用晶閘管投切,XS=1.00;
如果投切次數每年超過5000次,必須要考慮動態投切方案!
所以電容器的實際使用壽命LE=LEN×XV×XT×XS
XV:電壓係數;
XT:溫度係數;
XS:投切係數。
5.為什麼有時候控製器在調試好後,不能正常投入運行,而係統的功率因數又很低?
假定控製器的設定是完全正確的情況下,這時候係統功率因數很低,而電容器卻無法投入,很多情況下,是由於步級設計不合理,而造成低負荷期補償係統無法正常工作,例如,係統中*小一步的容量設計得太大,造成了補償係統無法投入,因為投入一步,會過補,不投又會欠補,這時候可以查閱控製器的自動模式下的第6項(DIFFREACTIVEPOWER),達到目標值功率因數所需要補償的KVAR值。如果這個數值遠遠小於係統中的*小那個步級的容量,這時候,係統的補償步級就無法投入運行。
6.如何通過對控製序列的編輯,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補償係統?
*常見的控製器步級設計為1:1:1:1:1:1的方式,以BR6000-R06為例,係統總補償量為300KVAR,按1:1:1:1:1:1的方式設計為50KVAR×6步,這樣一來,係統可能得到的補償容量為50KVAR、100KVAR、150KVAR、200KVAR、250KVAR、300KVAR,共計6種可能的容量,但如果按1:1:2:4:4的方式設計為25KVAR×2步+50KVAR×1步+100KVAR×2步,這樣一來,係統可能得到的補償容量為25KVAR、50KVAR、75KVAR、100KVAR、125KVAR、150KVAR、175KVAR、200KVAR、225KVAR、250KVAR、275KVAR、300KVAR,共計12種可能的容量。所以采用不同容量比的控製序列,可以提高係統精度。
7.電容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額定電壓(UC)、額定電流(IC)、過電壓能力(VMAX)、過流能力(IMAX)、耐衝擊湧流能力(IS)、損耗、額定工作頻率(F)、容值的偏差範圍、額定使用壽命、溫度等級、濕度條件、海拔高度、防護等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