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技術方案>

縣級農網的無功補償

日期:2025-05-05 18:01
瀏覽次數:2769
摘要:

某縣農網改造雖然使配電網架明顯改善,但無功補償卻不儘合理,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性扶持力度加大,養殖、飼料加工等農村用電大負荷快速增長,特彆是曹妃甸港口建設,鐵路、高速路、青林公路、焦碳廠等臨時用電,其電機從幾千瓦到幾百千瓦,起動困難,甚至燒毀設備。這對本來無功配置不足的配電網又加重了負擔,距原《國家電力公司農村電網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的要求相差很遠。因為10KV(出口計費無損戶除外)電網網損與用戶無直接利益關係,靠用戶增加無功補償或投切無功設備困難,導致功率因數降低。隻靠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管理,功力率因數、電壓指標仍距《辦法》要求相差甚遠,其它用戶仍不能正常生產。因此,加強中低壓配網無功補償的優化配置,保持無功平衡,對於保證電能質量,降低電網損耗,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該縣供電量平穩上升的同時,為了達到《辦法》規定的綜合電壓合格率96%以上,農業用電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功率因數0.85以上,平均功率因數應在0.9以上的要求,必須進行無功優化。

1無功補償原則

切實達到《國家電網公司電力係統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無功補償配製應按照分散就地補償與變電站集中補償相結合,以分散為主;高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以低壓為主;調壓與降損相結合,以降損為主的要求。

1.1高壓與低壓補償相結合,以低壓補償為主

農網中10KV以下大部分電氣設備產權屬於用戶,無功消耗約有60%在用戶的用電設備中,所以,供電部門的無功補償應與用戶補償相結合,否則,可能造成輕載時過補償,滿載時欠補償,使無功補償失去實際意義,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變壓器無功補償,原則上是100KVA以下采用固定補償方式;100KVA以上,宜采用自動補償裝置。但是,有些國外設備對電壓質量要求高的用戶,要采用自動補償裝置(如十場瓷磚廠、六場水廠設備額定電壓偏差5%)。當10KV線路較短,宜在變壓器二次母線上集中補償,其經濟效益高。

1.2無功補償配置按照分散就地補償與變電站集中補償相結合,以分散為主

要求在負荷集中的地方進行補償,即要在變電站大容量的集中補償,又要在配電線路、變壓器和用電設備上小容量的分散補償,目的就是做到無功就地平衡,減少無功長距離的輸送、降低了線損。

1.3降損與調相結合,以降損為主

農網季節性用電負荷波動大,日用電峰穀差值大,特彆是沿海地區養殖業用電,更為明顯。夏季早晨四點左右增氧機啟動,感性負荷迅速增大,此時,需要升壓後才有利於電機啟動,有利於降低線路損耗。當夜間2230至次日晨330之間,負荷*輕,無功消耗大部分在配電變壓器上,此時需要降低電壓,否則可能造成過補償,造成電壓過高。當實際電壓(U)超過額定電壓(UPE)的7%以上時,變壓器鐵損公式P=(UUPE2P(鐵損)已不成立,應采用新公式P=(UUE3.35×PT1)式中PT——變壓器額定鐵損。顯然,采用新公式(1)計算比采用傳統的公式計算,增加10.9%。當電壓超過變壓器額定電壓的10%時,計算公式為P=(UUPE4×PT2

采用新公式(2)計算比采用傳統的計算公式增加25%。由以上公式(1)(2)可知降損與調壓結合,以降損為主,兼顧調壓,是提高功率因數和降損重點項目。變電站補償宜采用不脫網自動無功補償裝置”——人性化的動態自動補償裝置。本裝置在電源頻率一定時,補償容量與電壓的平方成正比,及時調節電容兩端電壓,改變電容輸出容量,實現了電容器不脫網運行,避免了傳統的無功補償裝置斷路器投入和退出頻繁產生的後果,並可顯著提高線路的供電能力,是電力部門無功補償的發展方向。

2監督管理

對於新建用電戶、臨時用電,供電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把好設計、驗收關,做出合理無功補償方案,無功補償不達標不驗收。

各供電所管轄10KV出口電壓、無功補償不達標扣分,與獎金掛鉤。

各變電站管轄10KV母線電壓、無功補償不達標扣分,與獎金掛鉤。

無功電壓管理是與用電、變電調度、電氣設備、線路運行方式的基礎資料和基礎數據密切相關的。目前縣供電公司無功、電壓運行統計自動化程度低,隻依靠人工統計、數字量大,很難滿足需要。因此,無功、電壓運行統計自動化迫在眉睫。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10KV無功補償投資回收期一般2年以上,是0.4KV級的2倍以上;隨器補償經濟效益*高,投資回收期短(半年左右),事故率低,應先推廣;隨機補償經濟效益較高,投資回收期短(1年內),事故率低,能產生雙贏效果,應大力推廣;選擇自動無功補償裝置是企業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徑;嚴格監督管理,責、權並舉,使每個部門做到手到、眼到、心到,達到功率因數0.90.99*佳位置,使用戶用上合格電。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