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智能電網建設的先行者——中國
日期:2025-05-06 07:13
瀏覽次數:3300
摘要:
我國批智能電網書籍——《智能電網技術》、《智能電網知識讀本》正式發行,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相關概念及其內涵已經明晰,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得到各界的普遍認同。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在智能電網六大環節開展的批試點工程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批試點項目正在積極開展,部分環節**推廣試點經驗已經蓄勢待發,我國智能電網已經完成由理論研究向試點實踐轉變的巨大跨越,智能電網建設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早在智能電網概念傳入我國之初,國內各界就一致認為這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主要方向,建設智能電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為共識。但在如何根據國情,建設中國智能電網的問題上卻出現了較大的爭議。
是選擇與歐美國家重在配電、用電環節以及電網的技術改造相同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還是根據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能源資源與生產力逆向分布、能源開發加速向西部北部轉移和以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迅猛發展的基本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之路,這是爭論的焦點。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國內外對於智能電網的發展重點和實施路線存在不同的理解,根本原因是各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源稟賦特點和電網發展階段等方麵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電力需求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而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地區。這一點決定我國建設智能電網,必須先要實現能源的大範圍優化配置。
無論建設什麼樣的電網,先要保證的是電力的充足、可靠供應,如果連經濟的發展所必需的電力供應都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再靈活、高效的智能電網又有何用?一位業內人士以*樸素的話語闡述了建設智能電網的義。
建設智能電網,必須從大局著眼。
正是在這樣一種普遍共識的基礎上,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以特高壓電網為骨乾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和內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現在看來,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智能電網發展理念,不僅包含了歐美國家發展智能電網的內涵,而且根據中國的實際進行了豐富和拓展,是符合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
智能電網由理論走向實踐
理論認識的明晰,為智能電網的實踐指明了方向。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總體規劃,2009年~2010年,為智能電網的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製定技術和管理標準,展開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製,展開各環節的試點工作。
從理論走向實踐,對於冇有先例可循的智能電網而言,是一個艱難而充滿挑戰的開端。
為此,國家電網公司確定這樣的試點原則:重要領域突破和條件成熟地區先行,並將試點範圍細化為六大環節:發電、輸電、變電、調度、配電、用電,2009年批啟動了9個試點工程,包括特高壓交直流示範工程、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工程、風光儲輸兩河示範工程和智能變電站試點工程、智能小區試點工程等項目。
時間已經過去一年有餘,試點工程進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寶貴經驗?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副主任沈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概括:批試點工程進展,部分工程已經竣工,到今年年底有望基本完成。試點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部分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重要設備的研製取得突破,試點的實踐也為我們深入開展智能電網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目前我們智能電網主要技術標準和設計規範已基本編製完成。
對更多關注智能電網發展的人們而言,更實在的試點成果已經從紙麵走向真實: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已經作為我國**電力技術的重要成果向世界展示,智能變電站500千伏蘭溪變電站已經改造完成,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小區居民已經過上智能用電新生活……
批試點工程的順利開展,也為國家電網公司開展更大規模的**批試點鋪墊了道路。國家電網公司今年2月出台的**批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顯示,今年智能電網試點的目標將是:**實施主要技術標準已基本製定完畢,具備向其他地區進行擴展的4個批試點工程擴充項目;實施覆蓋智能電網各個環節及通信信息平台的12個新建項目,其中綜合性示範、發電環節、配電環節各1個,輸電環節、用電環節和通信信息環節各2個,跨環節項目3個。
**批試點工程已經**展開,這些項目將進一步完善智能電網技術體係。沈江告訴記者。
為了有效指導智能電網規劃、設計、建設、運行、設備製造等領域的工作開展,促進智能電網和相關新興產業有序、健康發展,6月29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智能電網的技術標準規劃和關鍵設備規劃。涉及8個專業分支、26個技術領域共770多項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國家電網公司至少已經編製完成了166項。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積極推動這些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向國際標準邁進。
我國在智能電網的實踐道路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為世界智能電網建設的先行者和引導者。
早在智能電網概念傳入我國之初,國內各界就一致認為這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主要方向,建設智能電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為共識。但在如何根據國情,建設中國智能電網的問題上卻出現了較大的爭議。
是選擇與歐美國家重在配電、用電環節以及電網的技術改造相同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還是根據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能源資源與生產力逆向分布、能源開發加速向西部北部轉移和以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迅猛發展的基本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之路,這是爭論的焦點。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國內外對於智能電網的發展重點和實施路線存在不同的理解,根本原因是各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源稟賦特點和電網發展階段等方麵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電力需求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而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地區。這一點決定我國建設智能電網,必須先要實現能源的大範圍優化配置。
無論建設什麼樣的電網,先要保證的是電力的充足、可靠供應,如果連經濟的發展所必需的電力供應都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再靈活、高效的智能電網又有何用?一位業內人士以*樸素的話語闡述了建設智能電網的義。
建設智能電網,必須從大局著眼。
正是在這樣一種普遍共識的基礎上,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以特高壓電網為骨乾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和內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現在看來,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智能電網發展理念,不僅包含了歐美國家發展智能電網的內涵,而且根據中國的實際進行了豐富和拓展,是符合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
智能電網由理論走向實踐
理論認識的明晰,為智能電網的實踐指明了方向。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總體規劃,2009年~2010年,為智能電網的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製定技術和管理標準,展開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製,展開各環節的試點工作。
從理論走向實踐,對於冇有先例可循的智能電網而言,是一個艱難而充滿挑戰的開端。
為此,國家電網公司確定這樣的試點原則:重要領域突破和條件成熟地區先行,並將試點範圍細化為六大環節:發電、輸電、變電、調度、配電、用電,2009年批啟動了9個試點工程,包括特高壓交直流示範工程、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工程、風光儲輸兩河示範工程和智能變電站試點工程、智能小區試點工程等項目。
時間已經過去一年有餘,試點工程進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寶貴經驗?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副主任沈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概括:批試點工程進展,部分工程已經竣工,到今年年底有望基本完成。試點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部分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重要設備的研製取得突破,試點的實踐也為我們深入開展智能電網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目前我們智能電網主要技術標準和設計規範已基本編製完成。
對更多關注智能電網發展的人們而言,更實在的試點成果已經從紙麵走向真實: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已經作為我國**電力技術的重要成果向世界展示,智能變電站500千伏蘭溪變電站已經改造完成,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小區居民已經過上智能用電新生活……
批試點工程的順利開展,也為國家電網公司開展更大規模的**批試點鋪墊了道路。國家電網公司今年2月出台的**批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顯示,今年智能電網試點的目標將是:**實施主要技術標準已基本製定完畢,具備向其他地區進行擴展的4個批試點工程擴充項目;實施覆蓋智能電網各個環節及通信信息平台的12個新建項目,其中綜合性示範、發電環節、配電環節各1個,輸電環節、用電環節和通信信息環節各2個,跨環節項目3個。
**批試點工程已經**展開,這些項目將進一步完善智能電網技術體係。沈江告訴記者。
為了有效指導智能電網規劃、設計、建設、運行、設備製造等領域的工作開展,促進智能電網和相關新興產業有序、健康發展,6月29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智能電網的技術標準規劃和關鍵設備規劃。涉及8個專業分支、26個技術領域共770多項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國家電網公司至少已經編製完成了166項。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積極推動這些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向國際標準邁進。
我國在智能電網的實踐道路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為世界智能電網建設的先行者和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