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研究:核廢料有了**的“家”
記“核設施退役及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監管”課題組 “目前我國已有5座核電站的9個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根據我國能源發展總體規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要占到國內電力總裝機容量的4%左右,達到4000萬千瓦。據專家估算,屆時我國核電運行共將產生乏燃料約12800噸、中低放固體廢物約6萬立方米。另一方麵,我國現有核設施大多建於20世紀60年代,現已進入退役階段,幾十年來累積的退役核設施及放射性廢物該如何**處理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研究技術和標準、加強監督管理是實現、保證核設施**退役的有效途徑之一。”康玉峰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 標準製定:加強核廢物管理 “目前,我國核電運行十幾年來產生的廢物幾乎都貯存在核電廠的廢物暫存庫內,在近年內若還不能得到及時處置,將可能影響到核電廠的**運行。”國家環保總局核**與輻射環境管理司副司長劉華說,“**生產**下的核廢物治理、核設施退役、核電廠產生的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等核三廢治理項目也屬於放射性廢物治理的範圍,如果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不好,會成為製約今後我國核工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國外有些國家核電發展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此。” 從2004年4月26日起持續8個月時間,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公安部、衛生部在國內範圍內開展了“清查放射源,讓百姓放心”專項行動。“清查目的主要是摸底和監督。要想進行長期行而有效的管理,必須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國情、易操作的管理法規框架體係、技術政策。”康玉峰說。 於是,課題組在充分分析國內現狀和研究國際發展的基礎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為基礎,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提出由法律、國務院條例、部門規章、技術導則和標準組成的、行政與技術有機結合的完整的法規框架。為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管理法規、標準的製訂和體係的完善奠定基礎。 “放射性廢物管理技術涉及廢物產生的控製、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整備、放射性廢物的排放與處置。”康玉峰說,可以通過放射性廢物管理技術政策研究推進放射性廢物的*小化和再循環再利用,其中主要技術難點在於需要綜合考慮核設施、鈾釷伴生和核技術利用等不同來源的放射性廢物的分類、伴生放射性汙染的放射性環境危害的評估、廢放射源的分類處置技術路線、放射性廢物的解控以及相關的費用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提出相關的技術標準報批稿。專家點評: 我國擁有完整的核**科研和生產體係,核電、核技術利用和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開發利用正在快速發展,這些活動產生的大量放射性廢物需要科學的管理,要求我們健全放射性廢物管理的法製建設,理順放射性廢物管理法規標準體係。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已從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配套的法規和標準還不完善,部分領域的法規標準還處於“空白”狀態。而放射性廢物管理的技術標準包括國家標準、核行業標準、環保行業標準和核**導則四個係列,內容多有交叉,甚至有的還不一致,容易造成混淆,在標準的發布和管理上,也涉及多個部門和機構。 理順標準管理體係,將四個標準體係合並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標準管理上,將該領域標準的管理和發布統一歸於一個部門,比如核**標準委員會,將有助於推進核設施退役及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科學化。 環評研究:讓評價更趨科學化 “中低放廢物是指中低活度的放射性廢物,由於其產生量大,對它的處置實踐已在世界多個國家展開,其**問題備受關注。”康玉峰說,在我國,中低放廢物主要采用近地表處置,要求處置場工程屏障能將放射性核素滯留300到500年,期間釋出的少量放射性核素不能對人類和環境產生不可接受的影響。於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不但可以證明處置設施的**性,同時又可以篩選出影響處置**性的關鍵環節,有利於進行優化設計,合理安排各個屏障設施。 我國的中低放固體廢物采用區域處置政策,未來我國將陸續建設區域處置場,其環評關係到我國的環境**。“為此,本課題研究完善和規範了中低放廢物近地表處置場環評,通過國際合作引進環境影響評價軟件工具,使評價工作科學化。”康玉峰說。 課題組還確定了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的**目標,這是實施對高放廢物處置監督、進行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分析和環評的前提和基礎。即從輻射防護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目標出發,結合高放廢物地質處置係統的多重屏障特點和長期性特點,充分調研國外對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研究的成果,提出我國高放廢物處置的環境**目標。專家點評: 在建立一個中低放廢物近地表處置場的過程中,環評起著主要作用。在不同階段,包括批準處置場建造、運行和關閉,以及處置場狀況發生明顯變化的任何時間,都要求進行用於監管目的的評價。因此在處置場發展的所有階段都應采用合適的模式和數據進行相應的評價。 課題組還建立了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暫存庫運行管理信息係統,引進國外成熟的放射性廢物管理信息庫係統結合國內具體情況進行消化吸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用的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廢物管理數據庫軟件,應用於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管理,並有效地配合了擬實施的國內放射性廢物庫建設項目。 檢查手冊:保證鈾設施**退役 鈾礦冶設施退役是核燃料循環係統退役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鈾礦冶設施退役產生廢物的比活度較低,但廢物數量龐大,含放射性核素種類多,且長壽命的核素約占30%,鈾礦冶尾礦庫占地麵積大,廢石堆分布零散,對環境和公眾**有較大的危害。自我國開展鈾礦冶設施退役以來,隨著鈾礦冶設施退役工程的陸續實施,由此產生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為了保證退役工程**有序地順利進行,保障退役實施人員和公眾的健康,維護環境不因退役實施而惡化,同時,為了使鈾礦冶設施退役監督檢查工作規範化、程序化和具體化,課題組提出適於我國鈾礦冶設施退役的監督程序,並編製《鈾礦冶設施退役監督檢查手冊》,以供監督檢查工作人員檢查時使用。 課題組編製的《鈾礦冶設施退役監督檢查手冊》和表格,從環境和**角度,根據核設施退役的特點提出對輻射**、放射性廢物分類與處理、環境**和輻射防護進行綜合監督檢查,為鈾礦冶設施退役全過程的監督檢查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程序方麵的建議,“按照本研究設計完成的各種表格,對鈾礦冶退役實施的全過程進行適時監督檢查,可*大限度地減少退役過程中出現的可以預料的問題,以保證退役的**實施。”康玉峰說,該手冊為監管當局提供核設施退役監督管理的實用工具,也為業主實施核設施退役提供指南。專家點評: 本課題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們研究製定的標準、法規等是需要得到國家所有與核管理相關部委的同意,作為項目執行單位———國家環保總局核與輻射**中心,管理協調工作難度較大。因此,本次研究側重於技術體係的研發,今後,有些內容的研究需要得到國家的統籌安排,這樣,課題將完成的更快,成效更顯著。 ■攻關動態 發布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網站 發布時間:2007—2—2 基於國產軟件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化技術開發及應用示範項目進展良好 由國家計生委組織實施的“基於國產軟件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化技術開發及應用示範”項目進展良好。該項目組開發完成了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多媒體網絡教學培訓管理係統、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流媒體課件資源製作係統。 該項目采用J2EE標準開發了兼容國產基礎軟件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現代遠程教學培訓係統,開發了由多媒體網絡教學培訓管理係統、課件資源製作係統和實時授課與視頻交互係統組成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現代遠程教學平台,同時製作了24套供遠程教學平台使用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遠程培訓課件。 在遠程教學培訓中心門戶網站的國產化研究方麵,已完成服務器端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移植工作。在客戶端方麵,完成了瀏覽與中標普華Linux桌麵和紅旗Office等國產化基礎軟件兼容改造工作,用戶可以在國產基礎軟件的環境下瀏覽使用培訓係統;在應用示範方麵,承接了國內計劃生育專業中級職稱考試的考前培訓工作,驗證了該係統的實際應用效果,其中平台登錄人次達到100000人次,利用遠程視頻交互係統組織了8次在線答疑。 |
信息來源:國家環保總局
時間:200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