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客觀評價水電產業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中國水電新春聯誼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同誌對我國水電開發現狀作出了客觀的分析和總結。 張國寶副主任認為:我國的水電開發經曆了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現在我們不僅能建設大量的中小水電,同時也能夠建設像長江三峽、拉西瓦、溪洛渡、向家壩、錦屏等等這樣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這是值得我們水電戰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和各級領導驕傲的。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老撾、越南、塔吉克斯坦這些國家,都能看到由中國水電企業負責建設、投資、承包的水電工程,處處能見到我國水電戰線同誌們的身影,中國水電工作者不僅在國內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而且正在帶領中國水電走向世界,且競爭力非常之強。 在探討水電發展大好形勢的時候,也應看到製約水電發展的一些因素,如怎麼才能把環境保護、移民工作做得更好。 對於移民問題,張國寶副主任這樣談到,移民工作要立足長遠,不僅要考慮水電移民短期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利益的保證,更應考慮到移民之後長期的的生活和發展問題,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使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能力獲得可持續性的提高和發展。在這個方麵,如果能夠創造條件從水電建設的效益更多地拿出一些資金,應是一種較為可行的解決辦法。 張國寶副主任認為水電建設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但是同時也要反對那些不科學的環保觀點和看法。 我國建設的多數水電站是既符合我們國家的水利開發規劃,又通過環境評價的。但是也確實存在盲目圈水、胡亂開發這樣的現象。這些違規水電站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然給我國水電事業的發展造成**影響,損害我國水電事業。應當引起我們水電戰線上各級領導、各企業、各設計院高度的重視。 在水電建設中,有很多值得總結或者是吸取教訓的地方,例如引流發電造成一些江段江底裸露,使河流生態受到影響。一些小水電建設中,引流發電的情況大量存在,造成河流乾涸,景觀發生變化,這也是存在的。在以後的審批中要儘可能注意,不要搞引流發電。 張國寶副主任認為,中國水電企業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把水電建設中的的環境保護和移民工作做得更好。 談到中國水電行業的自主**和國際競爭力,張國寶這樣評價,水電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水力發電設備的製造能力大大提高,類似於像三峽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都可以實現自行設計和製造。但是也應該看到,在自主**方麵還有很多的不足,有些水電站的發電裝備名義上是國產化,但實際上有很多關鍵的部件,或者是設計還是由外國人承擔。如水輪機組是國產的,但是實際上作為水輪機關鍵部件的葉片卻僅有一個是國產化的,這些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應該看到這些技術方麵的差距。 值得驕傲的是在2006年底,中國裝機容量突破了6億千瓦,而其中在解放初蘇聯幫助援建的裝機容量,以及改革開放以後購買國外設備產生的裝機容量,總計大約不超過五千萬千瓦。也就是說中國六億千瓦裝機容量中,五億五千多萬以上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自己提供的,這點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做不到的。 談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後勁問題,張國寶深感欣慰,印度目前的電力供應狀況和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非常相似,經濟發展很快,對電力能源的需求很緊迫,需要建設相關的電站,包括水電站、火電站。但是印度目前發電設備製造能力遠遠比不上中國,目前印度招標的幾個電站都是由中國的發電設備製造企業提供裝備。正因為中國有這樣完整的製造體係,才使得我國電力行業能夠得到迅速發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信息來源:人民網科技
時間:200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