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外資並購看上去很美 成熟心態不可缺

日期:2025-08-15 03:38
瀏覽次數:2472
摘要:
 
(2007-2-1)  來自:《中國工業報》  閱讀101次 
 
 
  
    2006年是工程機械行業的並購年,國內具有成本優勢和較快成長性的工程機械行業成為國際並購巨頭的角逐戰場。轟動一時的凱雷入主徐工科技,加快了外資大舉並購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步伐。全球*大的機械設備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也正在中國展開一場並購擴張風暴,不少中國機械製造業的龍頭企業都被列入其並購計劃中。2005年年底至今,卡特比勒的並購活動覆蓋了從廈工股份、桂柳工到河北宣工等一大批國內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利益驅動下的並購進行時 

    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歡迎並購的內在動機就在於,一旦並購成功,實現外資的進入,將不僅解決國企的負擔問題,還可實現國有資產的變現和增值。許多大型國有企業在其發展中背負著沉重的曆史包袱,通過外資並購,可以引進企業發展急需的資金、先進的管理和新技術,增強企業發展實力。通過外資並購,企業還可以開拓部分產品的國際市場,實現品牌的國際化。為了在全球市場獲得*大的投資回報,外資企業往往持續不斷地向各成員公司提供資本、管理和技術,並幫助各成員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聯係並承攬國際加工業務。因此很多企業認為並購是企業實現國際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並購可以幫助民族品牌的國際化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同時縮小與世界跨國公司間的距離。 

    如今,外資企業並購往往對行業內龍頭企業采取取得**控股權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先,通過並購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可以輕易實現行業壟斷。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擁有****的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並購龍頭行業,外資企業可以迅速占領市場,取得市場占有權,憑借競爭對手的減少,增加對國際市場的控製力。其次,通過並購,外資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規模經濟效應,並通過並購重組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力。 

    外資企業如此熱衷於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並購,因為其看到了中國工程機械擁有的巨大的市場和較快的發展速度。“十一五”規劃中,國家對鐵路、公路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新農村建設”勢必會拉動工程機械行業的又一輪增長。持續高速增長的宏觀經濟和固定資產投入拉動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麵對如此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如何能夠分享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高速成長已經成為外企製定其全球化戰略時的關注重點。 

    其次,外資企業也看中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完善的銷售網絡和零部件配套體係。重建國內銷售網絡和零部件配套體係的成本對外資企業來說太高,通過並購的方式*方便快捷,也可在*短的時間內出現經濟效益。 

    *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集中度不高,資產億元以上的企業並不多,整個行業勢必麵臨大規模重組。麵對國內分散的工程機械企業,外資在並購談判中容易掌握主動權。 

    伴隨並購帶來的隱憂 

    外資的大舉並購看似會形成雙方共贏的局麵,通過外資收購重組,可以給國內上市公司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優良的經營理念,但如果處理不好就會事與願違。因此麵對外資並購熱,國內企業要保持理性和成熟心態,切忌盲目跟風。如今伴隨外資並購的進行,隨之而來的隱憂也日漸凸顯。外資的目的是要擁有自己的品牌,尋求利益*大化,將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納入其生產體係。處理不好,這些被收購的企業可能淪為國際巨頭產業鏈全球化布局的*低端,充當打工者。 

    形成壟斷和控製是外資並購帶來的*大隱憂。由於跨國公司以全球利潤*大化為目標,它可憑借其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我國形成一定範圍的壟斷和控製。將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納入跨國巨頭的全球產業鏈,通過合法途徑實現對中國機械製造市場的壟斷。如果外資並購造成壟斷,外商不僅控製國內市場,製定壟斷價格和瓜分市場策略,破壞市場競爭秩序,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且容易製約內資企業成長和技術進步。國家統計局前局長李德水針對“外資並購潮”明確提出謹防壟斷性跨國並購。他指出,隻要符合雙方利益,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而不影響國家經濟**的外資來華收購,我們任何時候都歡迎。但是,必須堅決製止任何試圖壟斷中國市場的惡意收購。

    外資並購同時會對中國民族品牌形成巨大的衝擊,讓中國自主品牌失去話語權。卡特彼勒在海外並購中一向以“控股、控製品牌”著稱,卡特彼勒向國內某企業提交的一份投資合作意向書中就提出限製使用原企業品牌的要求。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出賣自己的自主品牌而委身於跨國公司門下,自主品牌、自主**將無以為繼。民族工程機械自主品牌和**能力一旦被弱化,中國裝備製造業在國際分工中將被死死釘在價值鏈低端,成為名副其實的加工工廠。尤其是國內龍頭企業的核心部分、關鍵領域和高附加值一旦被外資控製,行業發展必將出現“外大內空”的危險景象。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