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現代變革——國家電網公司推進信息化工程綜述
2006年,是國家電網公司實施“SG186工程”、建設企業級信息係統的起步之年。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工業企業經曆了信息化的洗禮,迎來了一場現代變革。 “SG186工程”包括一體化企業級信息化集成平台、八大應用模塊和六大保障體係,是公司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大力建設現代化電網的需要,是為實現公司發展方式轉變而做出的主動**的戰略選擇。 一體化平台建設初見成效 2006年12月28日8時,公司總部一體化平台門戶係統正式上線,“SG186”工程一體化平台建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從表麵看,新舊門戶絲毫冇有區彆。但登錄之後就會發現,該登錄點關聯著綜合查詢、辦公自動化、電子郵件、營銷管理、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等15個業務應用項目,並實現了關鍵指標展現,以及部分協同辦公功能,能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辦公手段。 對一個大型企業而言,信息化建設通常是一個艱苦的曆程,尤其是在地域分散、規模龐大的公司範圍內建設覆蓋各單位、貫通各層級的一體化平台,更需要勇氣和毅力。以前,看似簡單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由於冇有統一的信息平台,成了公司信息化發展的瓶頸。 謀定而後動。2006年5月12日,公司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信息工作步伐不斷加快,當年8月22日啟動了公司總部一體化平台的開發實施工作。 有了統一的平台,才能完成一係列的“統一推進”。在加快平台和業務應用建設方麵,變平台與業務應用同步建設為平台先行,變平台少量試點為擴大試點,有效推進了其進程。 2006年11月~12月,8個網省公司的信息平台建設**鋪開,一批應用係統陸續啟動。12月28日,華東公司EIS項目上線,成為“SG186工程”中一體化平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數據中心和企業門戶級聯動試驗獲得成功,初步形成了總部、網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級“平台貫穿、門戶級聯”的信息共享局麵。 八大業務應用穩步推進 冇有業務部門使用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信息是“化”不起來的。業務部門必須想用、會用。這是信息化建設中大家得出的一個共識。 天津公司科技信息部信息技術處處長唐博麟表示,“八大應用”把以前所有分散的業務模塊納入其中,有望大大提高各項業務的處理效率。 借助信息化,公司2006年各項業務得以更為順暢地推進:開展三級電力交易業務應用建設;完成兩級招投標業務應用的統一組織開發、測試,試點實施工作;合同管理業務應用上線運行;實現電子公文**傳輸的單軌製運行;實現統計月報、年報數據從地市公司到省公司到公司總部的及時上報、校驗、彙總和發布;實現銀企聯網,開展對各單位銀行賬戶信息的在線監控;編寫統一需求規範和建設方案,為下一步統一設計和開發工作奠定基礎。 2006年12月26日,華北公司企業經營管理係統和數字化電網生產管理係統上線,標誌著網省公司在信息化業務推進方麵取得了重要進展。 六個保障體係逐步完善 2006年二、三季度,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對近百家央企的信息**狀況進行了深入檢查,國家電網公司等6家單位受表彰。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網絡與信息**組處長熊四皓表示,國家電網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很高,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信息化**防護體係為“SG186工程”六大保障體係之。這些體係的建立將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必需的資源、技術、管理和人才保障,公司一直對此給予高度關注。 在保障體係建設中,標準工作提速先行。2006年,公司編製了信息化標準管理指導意見,**信息化標準管理機製,信息化標準體係和公司信息化標準指南正式發布試行,批信息化標準共計188個。公司信息化標準管理平台上線試運行,已審查和在編的標準130餘個。信息化標準製定工作大幅度提前,為“SG186工程”的統一設計、統一組織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信息化建設離不開一支技術精湛、業務能力紮實的隊伍作為支撐。打造這樣一支隊伍,也是公司信息化長期發展的需要。 2006年,公司有效整合內部研發隊伍,全過程介入信息化建設各個環節,*終形成有效合力。例如,信息化技能演練成為培養、發現和儲備信息化人才的新途徑。10月份,公司在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計算機程序設計員決賽中一舉囊括前三名。 “SG186工程”加快著進度,也在不斷進行優化調整。2006年~2007年進行試點和典型設計,2007年下半年新的試點和成熟模塊推廣同步推進,2008年完成推廣,2009年~2010年完善提高。承載著這樣的希望,公司“十一五”信息化發展的美好藍圖已然展現。 |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
時間:200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