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我國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創下*高溫記錄

日期:2025-08-15 15:44
瀏覽次數:3906
摘要:

 

    這是合肥科學島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照片)

    5500萬攝氏度!不久前,我國科學家通過給“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核聚變實驗裝置不斷加熱,使其內的等離子體電子溫度“躍升”到5500萬攝氏度,朝聚變裝置“點火”所需的上億攝氏度高溫邁進了一大步,成為迄今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裝置達到的*高等離子體溫度,標誌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再上新台階。

    這次加熱物理實驗是去年12月底在位於成都附近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上進行的。

“此前我們獲得的等離子體*高溫度是2000多萬攝氏度。”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劉永博士說,“核聚變要實現‘點火’,必須達到上億攝氏度的高溫。”

    作為典型的核聚變過程,氫彈是由原子彈引爆的。高溫高壓是實現核聚變的必要條件。從事核聚變研究20多年的劉永說:“受控核聚變就是要在實驗室條件下達到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高溫高壓的極端條件。此前,歐洲、美國的核聚變裝置使用氘、氚混合燃料,獲得過上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而且獲得了上萬千瓦的輸出功率,使人類以可控方式獲得了聚變能。國內核聚變裝置迄今還未達到點火條件。”

    5500萬攝氏度的高溫如何測量?“我們是通過激光散射、電子回旋輻射、軟X射線能譜等三種方式‘記錄’下這一高溫的。”劉永說。

    “十五”期間,在國防科工委、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支持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經過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配套與完善建設項目”,使這一核聚變裝置具備了更為強大的加熱能力和時空分辨等離子體診斷係統,使實驗裝置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具備了開展近堆芯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的能力。項目不久前通過了國家驗收。

    我國目前擁有兩個較為有名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位於合肥的全超導非圓截麵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和位於成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A,研究領域各有側重。不久前,EAST再次成功放電,標誌著我國在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領域進一步站在了世界前沿。

    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強核聚變研究,加入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承擔其中10%的建造任務。作為國內核聚變主要研究機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擔了與核技術密切相關的中子屏蔽組件、氚係統和器壁處理等部件的研製攻關任務。

 

信息來源:新華網

時間:2007-01-23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