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國家電網公司2006年電網建設綜述

日期:2025-08-16 01:05
瀏覽次數:2688
摘要:

    2006年11月29日,在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際大電網會議秘書長科瓦爾代表與會的350多名中外學者和企業界人士,鄭重宣讀了《2006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會議紀要》。《紀要》讚賞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發展特高壓輸電方麵所作的努力,認為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對於中國,而且對於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的8月份,中國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奠基,電力工業又一次站在發展進步的新起點上,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電網發展史上的一次新跨越。這**,電網發展翻開了新篇章,以特高壓電網為骨乾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大戲”拉開了序幕。

  特高壓建設氣勢恢弘

  針對我國一次能源和電力負荷分布極不均衡的現狀,2006年1月20日,在公司“兩會”上,公司明確了“十一五”期間初步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戰略目標,翻開了國家電網發展的嶄新一頁。公司著眼未來,全力推進電網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著力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乾網架的堅強國家電網。

  2006年4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成果展覽會上,國務院總理溫**聽到公司關於正在研發1000千伏特高壓技術的介紹時,頻頻點頭:“我們這麼大的國家,用電量很大,應該采用和研發先進的技術。”

  2006年11月28日至29日,參加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的國際同行,對中國特高壓的熱情超乎想像。“這是一個很大的舞台”,一位美國專家的羨慕溢於言表。“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該領域的**者。”烏克蘭專家切爾諾·高爾基說。

  藍圖已經繪就,實乾再譜新篇。麵對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國家電網公司著力提升自主**能力,在加快科技資源整合的同時,不斷加強技術攻關。先後提出了近百項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涵蓋換流技術、設備技術、運行技術和建設工期等多個方麵。

  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在特高壓工程領域取得了一係列重要**和進展:係統地開展了特高壓輸電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揭示了我國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大規模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客觀必然性;**完成過電壓與絕緣配合、電磁環境等重大關鍵技術研究,為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基礎;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獲得國家核準,完成工程設計並進入建設實施階段;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具備核準條件。同時,特高壓設備研製工作**推進,形成全套技術規範,完成設備基本設計,研製成功瓷柱式斷路器、隔離開關等關鍵設備,並開工建設特高壓交直流試驗基地和國家電網仿真中心,**提升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試驗研究能力。

  電網建設碩果累累

  ***的電網建設,需要***的大手筆。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跨區電網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共計完成投資90.26億元,投產項目25項,交直流線路4110千米、變電容量450萬千伏安、串補靜補償容量190萬千乏、換流容量600萬千瓦,全年投產項目數量創曆史新高,超額完成工程投產任務。

  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乾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國家電網,推進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明確了轉變電網發展方式、公司發展方式的要求和途徑。按照公司發展戰略決策,跨區電網建設取得多項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正式啟動建設,金沙江一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送出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並正式上報核準。東北、華北聯網高嶺直流背靠背工程等14項重點工程開工,中俄聯網黑河直流背靠背工程前期工作順利推進。三滬直流工程實現提前半年投產的目標。三滬直流是國內建設的第4個300萬千瓦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工程的國產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並達到70%,創造了超高壓直流工程建設的新紀錄。

  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強化跨區電網**質量管理,年內符合達標投產條件的項目均通過命名批複,達標投產率100%。其**城500千伏變電站、荊州—潛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獲國家上等工程銀獎。葛南控製保護係統國產化改造、靈寶換流站工程等獲公司、行業和國家科技進步獎,靈寶背靠背國產化示範工程受到國家發改委表彰。

  在大規模電網建設的同時,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支持國產化電工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一批國內自主**技術得到成功應用。神木電廠送出工程忻州開關站使用了由公司研製的可控高抗裝置。在萬縣擴建工程中,采用了靜態無功補償(SVC)技術。在陽城送出加強工程三堡站安裝了由公司進行係統設計、集成、生產的500千伏超高壓串聯補償裝置。三峽輸變電配套工程——500千伏鹹寧變電站550千伏複合絕緣組合電器中采用的550千伏單斷口六氟化硫斷路器,由國內廠商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水平,標誌著我國在高電壓、大容量開關設備研發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

時間:2007-01-11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101號